今年是加拿大国庆150周年。身为移民,在这新家园普天同庆的日子里,我有感而发。
1、加拿大,不是天堂也不是天堂
20多年前,我随父母移民加拿大,我后来返回中国创业,我父亲移民后曾在唐人的超级市场帮助做过工,我母亲则在家帮我妹妹带孩子。我父亲已过身,母亲在温哥华妹妹家,安享暮年。
移民加拿大,我父母却有着完整不同的感受。
从登陆那一天开端我母亲就喜欢上这里,回广州省亲,住不到十天就想回去,而我父亲却是不太喜欢加拿大,总有一种“坐牢”的感受,但由于加拿大老人福利好,他只能委曲求全,呆在那边。
曾经有准备移民的朋友问我,你以为,加拿大关于我们是天堂还是天堂?我笑着答复,关于移民来说,加拿大不是天堂也不是天堂,而是一个全新的环境,跟你移民之前相比拟的一个完整不同的中央。
确实有人会视加拿大为移民天堂,不信你去咨询一下移民参谋公司,他们最少会通知你移民加拿大“十大益处”。客观地讲,相比起中国,加拿大环境好、资源丰厚、福利国度,老有所养少有所教,养孩子不会成为你的担负,养老人用不着你操心。
但同样也有人视加拿大为天堂,特别是那些在中国事业有成者、享用惯了的人,假如不是来加拿大退休的话,可能一切都要重新开端,即便你身怀绝技,也会脱颖而出,原先优势或许多成优势。
2、去麦当劳饮早茶,顺应
一早起来,妈妈对我讲,走,我们去饮早茶。
好呀,什么时分温哥华也有喝早茶的中央?我去取车。
妈妈讲,不用开车去就在左近的。
我印象中只要唐人街有几家茶楼8~9点开端有早茶喝,我父母他们住在Kimgsway,离唐人街还有一段车程。
从他们住的公寓往前走几分钟,,妈妈带我进入麦当劳。
这家位于十字路口的麦记,门口的椅子早已坐满了一大堆的华人,推门进去,大半个餐厅都是华人,五邑话、粤语、普通话和国语从不同角落响起,一早起来晨运终了的老人家们,不谋而合从五湖四海赶来这里汇集。
妈妈向我引见道,这里环境一流,中央开阔,洗手间比中餐还洁净,还有免费中英文报纸,你只需花上几毛买杯咖啡或西式茶,和大伙儿海阔天空地聊上半天。
原来,这就是她讲的饮早茶。
在加拿大麦当劳饮早茶是一种新体验。我买了一份特价早餐:咖啡、汉堡包、薯饼,参加他们的行列。
这些来自中国各地的移民,在这里都呆了好几十年,称得上是老移民老华裔了,每一个人都有一段与众不同的故事。
中国人顺应性很强,没有中式心饮早茶,他们用麦当劳咖啡替代之。我那位老妈妈出国前在茶叶公司做会计,饮了几十年的中国茶,但移民来到加拿大后,她学习喝咖啡,后来爱上咖啡。
新移民要生存下来学会顺应是第一步,去麦当劳饮“早茶”就是一个例子。
3、剪发不洗发 ,加拿大,困难大!
朋友约我在华人聚居的列治文吃晚饭,我趁着还有一个小时的空隙,在该酒楼对面的一个发廊剪头发。发廊虽有4~5张椅,但只要老板兼发型师一个人。他同一个男的剪完一个平头,边干边用粤语聊天,觉得上,你似乎就是生活在香港或广州一样。不一会就轮到我,我坐上去,师傅他用喷筒喷湿了我的头发,开动电推子吱吱地剪起来,不到10分钟剃完了。平常我在广州,发型师师傅除了用推子剃剪发脚,大局部都是用剪刀一块一块地修剪,好像一个园艺术师在精心打理剪辑他的作品一样。没有半个小时,你是基本没有方法从理发椅上下来,固然我每次都是剪小平头。
发型店与理发店真的不同,固然这家理发店装饰不亚于广州发型店,外面的英文招牌是Hair salon,我心里在嘀咕着。望了一下眼前镜子,马上我又忧愁,我总不能满面碎发,这样同人吃晚饭吧?
转身,我问师傅讲,你这里有洗头的吗?在广州,师傅不会同顾客洗头的,那是小工做的事。要发型师帮你洗头发,好大的面子,而且几有点那个。但我见整个店都没有一个小工帮助,只好当心亦亦地试探道。假如你忙,我能够本人洗的。
不不不,你是客人,怎样会让你入手。我们这里当然有洗头这一项,价目表上都注明。不过,每一个进来的男人都不要洗头,我还要多谢你,让我多赚一份洗头的钱。
这里的人不洗头?我不明白反问道。
男人大都剪完就走,12元左右剪个发,该舍得再花10元洗头呀。不只男人,有些女人也是剪完回家本人洗的。加拿大,能俭省下来一元就算是额外多收入一元的了。
我坐上洗头椅,所谓洗头也是随意洗洗,不似在广州,洗头你是躺在洗头椅上,洗发护发再加头部按摩,半天时间,肯定是一种高级的享用。一会儿功夫,前后洗了两趟,师傅说好了。
晚饭时同朋友讲起这段阅历,想不到对方瞪大眼望我,哗,你那么朴素,要人帮你洗头。原来,他也是剪完发回家自个洗头的。
普通人理一次发才10元左右,我却连剪带洗一共花了28元,太朴素了,同桌吃饭的几个朋友一齐声讨我。
加拿大,我又学了新的一课。
4,我的移民第一课:学会渣滓分类
我初抵温哥华是住在妹妹家的。为了争取表现,我抢着做家务,吸尘、洗碗,完了,我把一切渣滓放在一同,准备拿进来,我妹妹立即遏止我。她对我说,渣滓先要停止分类,市政府会在不同日子分类搜集渣滓的,假如被发现没有渣滓分类,他们有权回绝搜集的。我从小受的教育:没有用的东西就是渣滓,没有用的东西放在渣滓箱。我第一次承受渣滓分类的概念:可回收的渣滓:如纸板、塑料、瓶子、报纸;不可回收的渣滓,包括:厨房食物的残渣,假如皮、剩饭、烂菜叶子;生活渣滓,如吸尘机倒出来的、洗手间卫生纸、房间里渣滓桶。妹妹这样认真地通知我渣滓的分类,由于她不想我“乱倒渣滓”:不同渣滓放在不同安装用具里,放错中央就是乱倒渣滓。
20多年过去了,加拿大渣滓处置分类又有什么变化呢?不久前,一位住在温哥华的朋友通知我,她们那里光是厨余渣滓都要再细分类摆放:有机的和无机的,果皮、果核一类要同骨头、剩饭分开……。“到了明年年底,寓居大温地域的居民,将不能再把厨余当作渣滓般置于渣滓桶弃掉。换言之,由苹果核以致鸡骨、面包、蛋壳、咖啡渣、茶包及用来盛载薄饼的纸盒,居民都需要放进大型环保箱,而非渣滓桶。而且,搜集渣滓次数将可能会由目前每周一次,改至每两星期一次。” 渣滓分类越细,不可回收的渣滓更少,搜集渣滓的次数也减少了。
不过你放心,经过多年的教育,大局部的加拿大人曾经养成这么精密、严厉的渣滓分类投放的好习气。
5、加拿大寻根,读点早期华工斗争史
约在150多年前的19世纪,加拿大最古老的华埠“唐人街”,呈现在维多利亚。当时约有2万多华人淘金者来到维多利亚。其后,1881年,加拿大安定洋铁路开建,先后有15000个华工参与工程,4年多建铁路过程中超越4000多华工献出生命。
加拿大安定洋铁路在加拿大建国史上是重要一章,有人以为,早期华工历史也是“加拿大建国史的另一半”。
关于大多数的移民特别是新移民,要明白当年华工华人的辛酸斗争史是不容易的,但作为150年后第二、三或四代的中国加拿大人,应该要学一点加拿大华人历史。
寻觅的前辈他乡的故事,开掘在祖先加拿大外乡源头,我觉得,有助于促进加拿大华人关于文化上的认同感,并会帯来一种血缘上有根的感受。
注重早期华工历史,及研讨当今华人现状,亲密相关。